初秋时节,德令哈市克鲁柯镇平原村的枸杞种植基地,大片大片绿茵茵的枸杞林覆盖在沙地上,一眼望不到边。克鲁柯镇平原村的陈永兴告诉记者,2003年,村里把一大片荒芜的沙石滩承包给柴达木防沙治沙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种植枸杞基地后,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生态环境,而且一部分剩余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常年在枸杞种植基地搞副业挣钱,就连村里的学生娃在假期也能挣到钱。
陈永兴说,全村300多户人家,80%都到基地来打工,每年的七月中旬就开始摘枸杞,一直摘到九月底,能摘五茬,村民的日子都宽裕了。青海省沙区有广袤的土地和优良的光热资源,特别是柴达木盆地天然分布有丰富的野生枸杞资源,是枸杞的适生区。
2002年起,我省主要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柴达木盆地沙区数十个绿洲及周边,人工营造枸杞经济林,发展枸杞产业。在沙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把发展枸杞产业作为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农牧民增收、防沙治沙及生态农业的重点工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等措施,引导和培育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采取补贴种苗、集中连片种植、配套推广滴灌模式等方式大规模种植枸杞,枸杞产业种植基地发展迅速,并初具规模,已逐步建成德令哈、格尔木和诺木洪万亩枸杞基地。产业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在增加当地农牧民经济收入的同时,充分调动了他们投身防沙治沙、参与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实现了防沙治沙和经济效益双赢。截至目前,全省枸杞种植规模发展到30.6万亩,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大格勒乡的枸杞颗粒饱满、色泽艳丽,味道甘甜。经过青海大学对我们技术支持,现在用生物源农药替代了化学药剂,全乡绿色枸杞的收购价格比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产出的枸杞都高,村民的收入也要高一些。在大格勒乡的格尔木市源鑫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厂,经理刘芳告诉记者。
刘芳说,企业在注重自身效益的同时,要兼顾农牧民的利益,还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进枸杞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据了解,在沙产业发展中,青海林业部门不断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我省沙产业龙头企业柴达木高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清华博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康普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每年为沙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同时每年吸纳基地周围大量的劳动力到企业就业,此方式已成为我省推动沙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开创了我省龙头企业反哺产业基地的新局面。形成了一个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和企业+基地+农户的沙产业新模式。建立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枸杞种植户产前、产中、产后的多种问题,解除后顾之忧,是保持枸杞产业长期、有效发展的关键。
在枸杞的种植培育中,当地林业部门将技术服务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枸杞产业服务技术指导组,指定专人负责,帮助枸杞种植户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工作的主动和到位,为我省枸杞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目前,德令哈市已建设枸杞标准化基地5个,面积达5万亩,全部采用节水灌溉。枸杞标准化基地节水灌溉措施,缓解了农林争水矛盾,为发展绿洲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基地内2万亩枸杞已通过美国农业部(NOP)和欧盟(EU)执委会有机产品认证,并通过德国(BCS)有机保证有限公司的认证。现在,柴达木枸杞已打入国际市场、赢得国际品牌声誉。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州以柴达木枸杞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重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组建了海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在全国出口的有机枸杞中,柴达木枸杞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
作为防沙治沙的特色产业,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面积已达到27.3万亩,其中,进入采摘期的枸杞达15.05万亩,干果产量可达1.75万吨,产值可达7亿元以上。记者了解到,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2至3年后,柴达木地区的枸杞年产量将达到3万吨以上,直接经济收益可达10亿元,同时将可带动周边三四万人实现劳务就业。为加快发展柴达木地区沙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2011年国家林业局在我省下达了中央财政跨区域重点林业肉苁蓉人工接种技术推广项目,在海西州柴达木盆地的乌兰县和德令哈市沙区投资200万元,种植肉苁蓉1800亩。通过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柴达木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科技引领。
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地区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一项发展前景广阔的沙产业。青海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海枸杞种植区域从柴达木盆地扩展到共和盆地,全省7家枸杞生产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4.6万吨,培育枸杞专业合作社140个,社员3000人,辐射带动农牧户10万余人。(作者子娟)。
本文关键词:中欧体育(Zoty),中欧体育网页登录入口下载,中欧体育全站app,zoty中欧体育官方网站,KOK中欧体育下载
本文来源:中欧体育(Zoty)-www.charkee.com